8月8日晚,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正式閉幕。12天的盛會,不僅構筑起全球青年友好交流的橋梁,也向世界打開了一扇展示自我的窗口,為成都的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機遇。
(相關資料圖)
日前,紅星新聞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他看來,每一次世界性賽事的舉辦,實際上都會同時帶來對本地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從多個方面提高城市的影響力。
“成都大運會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實際上可能還蘊含著種種商機以及資金流,在城市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形成綜合效應,把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賈康 受訪者供圖
賽事背后蘊含商機和資金流,把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紅星新聞:體育賽事已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此次大運會成功舉辦,會如何帶動成都這樣的西部城市體育賽事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樣的賽事活動,對于整個城市經濟的軟硬實力提升具有什么樣的現實意義?
賈康:過去這些年,成都的城市特色已經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人口規模在上升,城市建設方面也有比較好的基礎,同時還具有慢生活、休閑、講究品位等特質。這些年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成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以及值得總結的經驗。
舉辦大運會這類賽事的帶動作用,體現在城市進一步發展過程中的綜合效應。活動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實際上可能還蘊含著種種商機以及資金流,在城市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形成綜合效應,把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各大賽事舉辦的城市其實都很看重這種綜合效應。
其實,綜合效應的底層還是成都的實體經濟,即賽事對產業和服務業帶來的影響,這是發展中的刺激和助推因素。例如在賽事舉行過程中乃至賽事前后,服務業肯定不可或缺,而服務業發展與其他產業又有內在關系,特別是跟咱們所看重的實體經濟脊梁層面的制造業緊密相關。制造業發展過程受綜合投資環境影響,成都已經有了比較有基礎的產業集群,對接近年來最新高科技數字經濟的組成部分,而前沿性經濟又特別看重和現代服務業的對接。這就順理成章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因素,有力促進實體經濟層面的發展。
在前面提到的綜合效應中,軟實力提升更多依靠的是潛移默化地相互影響。體育賽事促使成都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上,文化交流、藝術交流、產業層面的人脈建立等互動,都可能形成硬實力對軟實力的促進作用。
賽事帶來更多消費潛力釋放
紅星新聞:對成都來說,因為主辦大運會帶來的“大運熱”帶動體育消費升級。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達1005億元、增加值達385億元,相比籌辦大運會前的2018年分別增長59%、79%。成都提出,到2025年,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大運會對于拉動城市消費會起到哪些積極推動作用?
賈康:直觀地看,大運會引導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中年去觀賽,他們有愛好、有能力關心體育賽事,同時激發他們自己去參與運動。與體育概念相關的民用消費對應得到鼓勵和引導,呈現上升趨勢,比如體育服裝、體育器械等。
同時,這種消費也向其他方面擴散和滲透,比如餐飲業,在一些重大賽事舉辦的時候,它影響到的是周邊更大的區域,聚會、娛樂、購買服飾、出行等方面的消費熱度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可能會帶來的繁榮因素。
更多可能因素還有很多,有些家庭想把電視機換一臺大的,更好地觀看賽事,或者換一臺新車,親身前往不同的賽場進行觀賽,這就是耐用消費品的升級,實際上會帶來更多的消費潛力釋放。
紅星新聞:像大運會這種大型賽事的舉辦,對于城市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來說,是否會帶來促進作用?能否帶來一次技術上的提升和改變?
賈康:確實會產生這種促進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數字化、自動化的場景,這都是一些最新成果的普及化。比如說餐飲供應過程中掃碼點餐、機器人服務,住宿時也有機器人引導,這是最簡單的便利服務。還有聯通各個場館的交通設施,搭配的各種電器、燈光、便捷的場景廣告等,這是更為綜合的,利用最新技術成果打造生活中的新鮮意象。大運會將形成一個示范和輻射作用,在其他場景之下,可以借鑒此次賽事形成的一些解決方案。
紅星新聞:成都作為一座西部城市,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據您了解,成都在以前和現在的經濟發展歷程、現有產業結構、資源儲備方面具有哪些獨特優勢?
賈康:成都過去的發展我還是很關注的。總體來說,成都作為省會城市,借助西部大開發較早地就有了一個超常規發展的勢頭,在城市整個發展規劃里較早地提出了城鄉一體化。后來,又建設公園城市。在綜合發展中,除了產業集群之外,轄區內還具有大學、科研機構等其他方方面面的配套條件。最近這些年的發展中,成都重視追趕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
橫向比較來說,成都的發展比大多數西部城市更快。隨著近年的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成都占據了在航空港方面的“西部第一號”地位,基礎設施升級帶動后期的發展也值得期待。
高科技概念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城市升級發展迎新局面
紅星新聞:在既有的基礎上,您覺得在產業方面最好往哪個方向去做一些引導或者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以促進成都以后在國際競爭或國內競爭中有一些獨特優勢?
賈康:通盤考慮來看,成都要注重第一產業的發展,在三農概念之下打好基礎,更多地把綜合配套的事情做扎實;在制造業方面,要肯定產業集群前些年的發展進步。如今,先進制造業要特別注意結合產業經濟數字化、數字經濟產業化的發展大潮,抓住日新月異的數字經濟發展,在成都追趕硅谷帶領的創新大潮中,至少在西部地區,形成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結合的示范效應,作為軌道上的前沿區域,打造高科技概念之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升級發展的新局面。
與此相關的第三產業也是一個互動關系,成都已經有比較為人所稱道的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概念越來越被人們看重。一般來說,生產性服務業更多地要落到科技、金融相關的社會服務體系,以及最前沿的、創新相關的配套條件的建設。在這方面,成都具有在西南地區排名靠前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相對優勢。
開拓廣闊視野 開展國際和城際間的交流協作
紅星新聞:隨著交通方式越來越便捷,鄰近城市間的交流更為豐富。對于成都和周圍大城市協調發展的問題,您如何看待?
賈康:這里邊有一個連帶效應,比如在成都舉辦的大運會賽事,高鐵、飛機等便捷的交通網絡可以連通一些其他中心區域的人去觀賽,在這一段時間里帶來的人流量有相應的增加,這也是經濟生活中活躍度、繁榮因素上升的一個組成部分,隨之而來的還有住宿、餐飲、娛樂等其他消費。
另外,這些城市之間,人們的交流可能無形之中為很多其他形式的互動留下伏筆。比如看賽事之后可能順便再去看其他的景點,博物館、公園等,甚至順便聯系新客戶的對接,開展上下游的商業活動,都有可能順勢而來。
紅星新聞:目前全國各地的演唱會、體育比賽等產業在陸續恢復,且恢復態勢顯著,居民的熱情也很高,成都在休閑娛樂產業方面本身具有自己的優勢。那么,對于成都這樣的城市來說,這類休閑娛樂消費對整個城市進程或者對周邊地區影響的價值在哪兒,怎么樣更好地去引導?
賈康:在城市特色方面,成都是比較鮮明的。我覺得成都人的生活態度比較講究休閑慢生活,享受生活。我注意到成都男女老少都可以泡茶館,茶館里還有一些說書、說唱,后來成都進行了綠化城市、建設水系改造,打造寬窄巷子等很有特色的步行商業街區,在全國傳為佳話。此外,成都的餐飲、博覽等在格調方面也越做越高,帶來了各種藝術和文化交流活動,與體育賽事之間也互有影響。
對于其他城市來說,成都也能夠提供一些可借鑒之處。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國民素質,助推更好的發展。成都的城建、城市品位、美化、老百姓生活態度里邊的安詳、安逸、平穩、和諧,都是值得稱道的。
紅星新聞: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您認為本屆大運會在對外交流層面發揮了什么作用?
賈康:大運會實際上是面對全球的。我國要爭取繼續在現代化軌道上和平崛起,確實碰到了很多新的不確定性,遇到了很多挑戰。各國人民、各國運動員,特別是各國青年層面上的交流要特別注重擁抱全球化,面向未來。成都大運會在這個方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未來有綜合性的影響。體育交流會更多地引出文化、藝術,乃至經濟、生活,意想不到的更多交流契機。在賽事中,中國運動員與其他國家來的運動員有可能建立友誼,彼此更好地交流和了解。
實際上,全球化受到挑戰,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我們要以更積極的作為去對沖不確定性,爭取中國和平發展更好的外部連接。我們過去的經驗,乒乓外交可以小球拉動大球,引出全球戰略格局的改變。雖然未必每個賽事都能產生這么重大的作用,但還是有可比之處。在享受體育賽事帶來愉悅的同時,增進友誼,增進了解,促進交流,就是更好地支持和平與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張炎良 實習生 任彤彤
編輯 彭疆 責編 鄧旆光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西寧市啟動加裝電梯試點工作以來,經過五年多的不懈努力,通過
青羚網訊8月9日8時,因受強降雨影響,黃南藏族自治州公路段轄養S206平
青羚網訊8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遭遇暴雨,并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