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天都是利好,只是苦了醫藥。
7月28日晚間,中紀委網站發文稱:將集中整治醫藥領域,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儼然同21日衛健委發文的“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腐敗集中整治”遙相呼應。一場事關醫藥領域的整治,正在醞釀。
(相關資料圖)
一時間,醫藥又站在了市場的風口浪尖。在整體回暖的市場中,跌幅榜居前股多數為生物醫藥股。諸如恒瑞、華東、麗珠等知名創新藥企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雖然醫藥整體并不是我們的能力圈,但今天的文章我們還是想簡單聊聊我們對于醫藥的看法。
·短期有陣痛,長期是利好
一直以來,不少醫藥公司營銷費用奇高。在商業的競爭中重銷售,而輕研發。僅靠著技術含量不高的仿制藥品就能在市場中風生水起。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長期肯定不利于行業的整體進步。
本次高層下決心推動的1年期整治,可以說是醫藥領域的一次大洗牌,藥企躺平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那些產品不具備核心競爭力藥企,很可能就淘汰出局。而只有具備創新能力轉型的藥企,才大概率能夠存活,但活得好不好,還得看產品的實際創新。
像恒瑞這些大體量的頭部創新藥企,他們的平臺建設到研發體系,無不是真金白銀投入后建設起來的。相比短期陣痛之下,我們有理由長期相信他們更有著創新突圍的可能性。如果連這些頭部體量的藥企都GG,那我們的創新藥出海更無從談起。
·醫藥的確難,利益難一致
不過,雖然市場長期對醫藥抱有著極大的期待和愿景,不少個人投資者也喜歡投資醫藥方面的個股或基金,但是從生意模式上來看,創新藥并不是多好的一種生意。
這里我們先來看兩位大佬的言論:
海通醫藥首席余文心此前就針對創新藥表達過她的觀點,在余文心看來,創新藥的商業模式,不是時間的朋友。
為什么?余文心認為,“你今天看它,和五個月之后再去看,可能全世界又出來新的產品了,格局又會改變了。所以這些偏科技驅動型的行業中間,我們要的是彈性。跟蹤的,包括研究的頻率,實際上應該是非常高的,因為他們時時刻刻競爭格局都會在變化。”
趙蓓也對創新藥出海表達過觀點,認為“一些創新藥企他們的臨床數據大多只有中國,而缺少美國的人數數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趙蓓認為中國藥企申請美國FDA的批文其實并沒有那么容易。但長期還是有信心”
一方面是競爭激烈,變化快,另一方面是國際化并沒有那么容易。所以市場即便講醫藥故事,其實還是得謹慎。畢竟這是一個持續變化的行業,想要研究清楚他們的壁壘、護城河太難太難。正是基于這種能力圈的限制,研究院一直也很少談及醫藥。而相比漸進性創新的醫療器械,和長期才能培育口碑的醫療服務而言,我們認為從生意模式上來看都要比“藥”好上不少。
除此之外,對于醫藥,市場還有對于人口老齡化的一種期待,雖不否認長期來看有空間,但是短期來看,這其實是一個變相縮量的行業,可能的來源于就診人和付款人的不統一。
因為看上去醫藥市場的買單人和受益人都是病人,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國內醫藥市場真正買單的大頭是醫保,其次才是病人。很多人在分析判斷醫藥市場的時候,會認為隨著老齡化人口增加,行業的規模會快速增加,但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隨著老齡人口增加,付費的醫保規模增加速度其實是有限的。所以這兩年醫保不停的集采,大家也都看到了。
...
當然從長期來看,我們肯定對于中國創新藥還是有信心,長期大概率會有幾家頭部公司不錯,但這并不代表整個行業的平均受益率會高。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周钘回歸五菱首戰,悅也難承其愿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人民日報呼和浩特7月29日電(記者常欽)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國東西部協
人民日報北京7月29日電受“杜蘇芮”殘余環流繼續北上影響,華北、黃淮
原標題:臺風“杜蘇芮”致福建逾14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0 53億元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