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濤
老將的管理業績上半年表現不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上半年,公募行業的新人周建勝管理的諾德新生活混合,因為重倉AI板塊,以75%的凈值漲幅成為了主動權益類產品半年度冠軍。而他擔任基金經理目前還不足1年時間。
在新人成為半年度主動權益類產品冠軍當下,有不少市場老將業績卻表現不佳。公募“老十家”之一的華安基金旗下的15年老將,投資研究部總監楊明就是其中之一。
資料顯示,楊明2004年10月加入華安基金,2006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末,楊明在華安基金擔任基金經理達15年之久,是不折不扣的老將。
15年時間,楊明管理華安策略優選混合A份額10年多時間,取得了199.85%的長期業績回報。不過從2023年業績來看,楊明表現不佳。
天天基金網顯示,楊明目前管理4只基金(多種份額合并計算)。2023年上半年,4只基金業績“全綠”且基金凈值均跌超10%。其中,華安優勢企業混合和華安聚恒精選混合2只基金,無論是基金A份額還是C份額,凈值跌幅均超13%。
如果分階段來看,無論是近三月,近六月,近一年,還是近兩年,楊明在管的基金都是負收益,基金凈值都出現下跌。由此可見,老將楊明近年來管理的業績不佳。
我們進一步觀察發現,2020年12月,楊明發行了華安優勢企業混合,該基金發行時募集資金約67.34億元,是市場上一只“爆款基金”;2021年3月,楊明又發行了華安聚恒精選混合,這只基金發行時募集到了11.26億元。
由此可見,這2只基金在發行時,還是比較受投資者青睞的。
憑借2只新基金募集到大量資金,楊明管理規模在2021年二季度末一度達到172.81億元。然而在楊明后面管理中,基金卻并未取得良好的業績,楊明管理規模也隨之下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楊明管理規模為76.12億元,與2021年二季度末高峰相比,管理規模減少了96.69億元,減少55.95%。
當然,楊明管理規模減少,也有卸任基金產品所致。比如,2022年一季度,楊明卸任了華安創新混合、華安睿明兩年定開混合2只基金。
不過主要原因還是他管理的基金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佳導致的。
具體來看一下2020年以來成立的2只基金業績情況。除了2023年上半年,華安優勢企業混合和華安聚恒精選混合基金凈值均跌超13%外,自基金成立2年多時間以來,華安聚恒精選混合凈值跌幅超過了34%,華安優勢企業混合凈值跌幅更是超過了40%。可以說,持有楊明這兩只基金的基民投資者虧損比較高。
基金取得如此不佳的業績,基民投資者也紛紛用腳投票贖回基金份額。比如,華安優勢企業混合A份額在2021年三季度和四季度被投資者合計贖回超12億份,而申購數量寥寥無幾。
隨著基民投資者不斷贖回加之基金凈值下跌,基金的規模大幅下降。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華安優勢企業混合規模僅26.7億元,與成立時相比減少了40.64億元;華安聚恒精選混合規模僅4億元,與成立時間相比減少了7億多。
觀察楊明管理的基金持倉我們發現,基金持倉換手率也比較高。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4只基金的年度持倉換手率2022年度都超過260%。其中,華安紅利精選混合的持倉換手率達到290%。幾乎每個季度,楊明管理的基金持倉都有明顯的調整。
以華安優勢企業混合為例,2022年四季度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包括分眾傳媒、藥明生物、美團、三環集團等。而2023年一季度,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調換了許多,藥明生物、美團、納思達等多只個股被調換。
通常,基金經理通過提高換手率,調整基金的持倉以便把握市場節奏,爭取較好的收益。然而楊明的實際操作中,似乎效果并不佳,基金2023年以來跌幅較大。
2023年上半年,華安基金老將楊明業績失色,管理的基金業績“全綠”,2023年下半年能否扭轉局面呢?我們將保持關注!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鹽酸鹽是什么_鹽酸鹽|環球新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
央視網消息: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于6月29日至7月2日在深圳舉行。展會當
央視網消息:全國鐵路7月1日調圖。東北鐵路網迎來16年來幅度最廣、釋放
央視網消息:眼下,正值高校畢業生、技術技能人才等群體的就業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