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題:堅持三級預防 加強過程評估——《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公共衛生綜合干預技術指南》看點解讀
改善學校-家庭-社區視覺環境、落實日間戶外活動2小時和體育鍛煉1小時、每學年開展視力不良篩查不少于2次……30日,國家疾控局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公共衛生綜合干預技術指南》,從公共衛生維度提出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和綜合干預措施。
(資料圖片)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呈高發、低齡化趨勢。中國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波動下降,取得積極進展,但近視低齡化是防控核心難點,要實現2030年防控目標還需持續加力推進。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指南明確,要堅持三級預防策略,加強一級預防,推進二級預防,落實三級預防。其中,在一級預防環節,圍繞近視病因理論最新進展,指南提出近視風險行為監測評價與干預、學校-家庭-社區視覺環境改善、日間戶外活動2小時和體育鍛煉1小時、師生家長全員健康教育等具體公共衛生干預技術。
6月5日,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林小學的學生們在愛眼知識課上測視力。新華社記者徐昱 攝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視光中心主任醫師王凱表示,控制用眼時間和距離、加強良好光照下戶外活動是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核心。指南提出的“落實校內1小時日間戶外活動”“緊抓校外1小時日間戶外活動”引發業界共鳴,做好這兩件事重在“家校聯動”。
學校上下午各安排1個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班級“護眼小衛士”督促同學課間10分鐘走出教室、推薦兒童青少年全程或階段性走路上學、鼓勵家長周末及節假日和孩子走向大自然、通過近視防控主題班會等形式普及近視防控知識……指南給出許多具體實施措施與建議,提升可操作性。
在二級、三級預防環節,指南提出注重視力健康篩查,加強近視分級管理,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診斷,建立近視風險預警模型;做好近視分級與矯正,科學配戴眼鏡,對存在眼底病理改變和其他并發癥的兒童青少年,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經專科醫生診治。
“指南提出的‘三早’,立足更好地從源頭控制眼部疾病的發生、發展。”貴州省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張建勇認為,青少年眼健康需要醫防協同,共同呵護。
指南明確,專業機構在篩查學生視力時,對發現高度近視及近視進展快速的兒童青少年要及時提供轉介服務,實現公共衛生與臨床矯治的融合。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陶芳標表示,此次出臺的指南,不僅為公共衛生機構專業工作者提供了可推廣的具體公共衛生干預技術,同時也總結評價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5年來實踐經驗和近視防控最新科研成果。指南以日間戶外活動和體育活動作為主要抓手,可促進兒童青少年近視、脊柱彎曲異常、超重和肥胖等多種疾病的同防同控。
有了高質量的技術指南,加強過程評估和效果評價十分重要。根據指南編寫說明,各地應綜合施策,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近視防控公共衛生綜合干預行動方案。在落實近視防控綜合干預行動的同時,加強過程評價工作,將定性和定量研究結合,全面分析近視防控綜合干預行動的可及性、有效性等,實現干預過程與效果評價的統一。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長江大保護”綜合實戰比武活動舉行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近日,省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組成督辦組,現場督辦“關于建立完
記者31日從中國科協召開的2023年全國科普日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第十二次
“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里的“和解墻”。“尋求法律服務在哪里?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