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為特色農業發展賦能
——建設鄉村振興投資發展平臺的羅田實踐
(相關資料圖)
羅田縣農業智慧園。(記者 周偉 攝)
羅田,千年古縣,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聚集了大別山最美的自然風景和優質農特產品。
山水資源是羅田最大的優勢,農業農村是羅田發展的潛力。
如何挖掘潛力,將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產等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實現鄉村振興?
羅田進行了積極探索——聚焦特色主導產業,突出問題導向,建立聯農帶農投資經營平臺,通過公司化、市場化、法治化運營,對內整合、對外合作,系統規劃鄉村資源,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的發展體系。
主動補位建強產業基礎設施
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在羅田農業智慧園地標優品展示中心,前來參觀、洽談中秋訂單的客戶就一撥接著一撥。
8月23日,剛送走上門洽談采購的客戶,羅田縣特色農產品供應鏈公司負責人周智勇又忙著處理“岡好購”零售商城上面的訂單。“線上線下都能采購,今天成交了40多萬元的中秋禮盒訂單。”
地標優品展示中心是羅田農業智慧園的八個中心之一,由羅田縣農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特色農產品供應鏈公司建設。目前,中心展示銷售農產品有800余種。
“地標優品展示中心去年開始運營,運營前,這些農產品分散在加工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手中,各自銷售。運營后,農產品整合起來集中展示、集中推廣,集中在供應鏈公司搭建的線上線下平臺銷售。”周智勇說,該中心已對接線上線下渠道102家,去年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較前年同期增長5倍。
農業智慧園內的農業產業大數據中心里,軟件開發高級工程師趙子楨正在線上實景調度黑山羊養殖基地和板栗種植基地情況,大屏幕上,黑山羊如何養殖、如何加工成羊肉產品,板栗如何生長、如何加工包裝等情況清晰呈現。
“通過這個大數據平臺,能夠做到產品溯源,實現放心養、放心賣,最終讓消費者放心吃。”趙子楨說,在生產端,通過遠程管控、遠程診斷和遠程技術指導,科學管理農業生產,讓消費者通過網絡感知種植養殖全過程。在加工端,可以實時將生產計劃分配到加工、包裝各個車間,實時盤點庫存和銷售計劃。在銷售端,實現批發、零售、認購、預售等差異化銷售模式。在數據端,實時分析全國各地消費習慣,根據當地的消費愛好進行品種搭配和庫存調配。
總投資3.5億元的農業智慧園,由羅田縣廣源集團農投公司整體建設,是羅田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業智慧園由大別山特色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中心、農業綜合體大樓兩部分組成,農業綜合大樓內設地標優品銷售展示、農業產業大數據平臺、農產品博覽體驗、中藥材檢驗檢測、農村產權交易、電商直播、雙創等7個中心。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只有由國資平臺做。”羅田縣農投公司總經理陳初明說,農業基礎設施作為先行資本和物質基礎,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化發展的根本支撐,但是民營資本對基礎設施長線投資缺乏積極性。
國資平臺補位,對內整合、對外開放。2020年,羅田縣廣源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農投公司成立,以市場化辦法申報專項債券和信貸融資,成為羅田農業現代化及鄉村振興戰區的重要投資經營平臺。之后,根據農業發展需要,農投公司相繼成立特色農產品供應鏈、鄉村文旅發展、農村資產運營、大別山種業、檢驗檢測等7家全資二級子公司,錦秀智慧、月亮島民宿2家參股公司,以及牛羊研究院、中藥材研究院、農業大數據中心3個支撐平臺。
2021年,農投公司在全省率先創新運用專項債資金支持農特產業發展,成功申報地標優品提質增效專項債券資金5億元、自籌資金2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今年已申報審核通過融資項目6個,融資10.37億元。
做強特色產業促進規模化發展
黑山羊養殖加工是羅田的特色產業。近年來,在名羊公司的帶領下,規模不斷壯大,綜合產值超15億元,成為大別山區聯農帶農的富民產業。
隨著市場擴大,激烈的競爭讓名羊公司面臨養殖跟不上、發展資金不足、物流成本高等難題。羅田縣創新“國企+民企”混改方式,成立錦秀智慧公司,縣農投公司出資4400萬元,市場化入股。隨后,農投公司又投資1800萬元,采購鮮切肉等智能化設備,租給錦秀智慧公司使用。
今年4月,農投公司再次投資1.3億元,在三里畈鎮邱家河村建設年育肥黑山羊10萬只的黑山羊育肥產業園,錦秀智慧公司負責整體運營。
“育肥產業園填補了黑山羊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集中育肥形成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更有利于對品質的把控,適應各類市場需求,而且農戶收益更大,養殖風險更低。”錦秀智慧公司董事長劉錦秀說,以前農戶養羊,一年只有一次收益,現在農戶只要將母羊養到生小羊,再將小羊養到斷奶,企業就收回小羊集中育肥,農戶可以接著養下一批小羊。企業在集中育肥時,通過數字賦能科學飼養,再根據市場需要,按照不同的養殖時間屠宰加工。
通過市場化運作,錦秀智慧公司與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共同出資組建了全國首家牛羊技術研究院,進行種質研發和品控。農投公司還為平湖鄉胡家河等7個村級公司代建中小規模養殖場,支持72個養殖大戶和500個示范戶發展庭院養殖。
鄉村振興需要什么,國資平臺就做什么,農業產業發展缺什么,國資平臺就補什么。羅田在謀劃鄉村振興投資發展平臺建設時,堅持大布局、小切口,從鄉村振興最迫切、最直接、最需要的地方介入。
“羅田財力有限,必須把錢用在刀刃上。”羅田縣委書記郝愛芳直言,羅田從9個國家地標產品中,嘗試先做黑山羊、中藥材、板栗3個主導產業,聚力打造錦秀羊、燕兒谷2個特色品牌。
在中藥材產業上,聚焦精深加工能力不強、種質資源退化等發展短板,農投公司投資5.3億元建設大別山道地藥材產業園,國藥中聯、同仁堂、盈科等頭部企業和一批本土企業簽約入駐,可提供就業崗位1200人,帶動5萬農戶種植藥材。與中國科學院、省農科院、省中醫藥研究院等單位共建九資河茯苓產業研究院和大別山中藥材種業公司。
在板栗產業上,農投公司牽頭組建板栗行業協會和供應鏈公司,整合全縣23家板栗加工企業,盤活綠潤、華麗等“僵尸企業”,支持企業技改。同時,爭取省林科院支持,成立大別山特色經濟林木研究院。
整合資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鄉村發展體系的核心是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富裕。鄉村振興投資發展平臺就是連接器、催化劑。
8月的羅田驕陽似火,來到九資河鳩茲古邑,絢麗的燈光秀、如夢如幻的河道夜游、韻味十足的戲曲表演,鄉土氣息濃郁的舞臺劇、溫馨舒適的農家樂,還有地標優品小吃一條街、油面一條街、藥膳吊鍋一條街,足以撫平一天的燥熱,讓人們在“鄉土味、家鄉味、煙火味”中細品鄉村體驗游帶來的愉悅。
“演好一臺戲、建好一條街、帶活一小城、帶富一方民。”羅田縣旅投公司總經理白安會說,羅田縣旅投公司不僅整合并串聯全縣旅游資源,實行景區“一票通”,豐富旅游線路,還打造一批新的吸引物和引流產品,解決羅田旅游只有自然風景沒有消費場景、只有門票收入沒有項目收入等問題。
白安會介紹,河道夜游和特色舞臺劇表演,縣旅投公司與羅田縣黃梅戲劇團簽訂演出合同,不僅豐富了游客的體驗感,而且盤活了劇團。在鳩茲古邑地標優品一條街的建設上,對街區房屋和商鋪租購后升級改造,統一出租、經營、管理。同時聯合農投公司,利用地標優品提質增效債券項目資金,將街區打造成為集高端民宿、大別山美食、萬密齋健康養生文化于一體的特色文旅街區。在招商上,注重文旅業態的“騰籠換鳥”,對非遺文化、藝術創作類業態長期免租、兜底補貼,對特色酒店、旅游拍攝、服飾租賃類業態限期免租,對民宿、奶茶、咖啡等業態自主經營。
開年以來,街區累計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過3000萬元。
為了最大程度發揮平臺公司作用,系統整合資源,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羅田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組建了438家強村公司,分別從事勞務、供應鏈、資產運營、旅游服務等業務。
在黑山羊育肥產業園旁邊,一個可以品柿子、吃羊肉、做研學的農文旅現代示范園建設正酣。
“村級資產運營公司將農戶的閑置農房、農田山林和柿子樹租購和流轉過來,打包給縣農投鄉村文旅公司,由文旅公司投資建設民宿、羊柿體驗項目。”示范園項目現場負責人張龍告訴記者,強村公司將碎片化的資產資源進行整合,包括土地流轉,閑置或低效利用的房屋、山地、山林,勞務等,規模化、組織化與縣級農業平臺公司對接,將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最終實現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
鄉村振興前景廣闊,如何找到清晰有效、適合地方實際的實現路徑?羅田縣的探索帶給人們許多啟示。更令人欣慰的是,探索并未停步,而是向著更廣領域、更高層級推進……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近日,省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組成督辦組,現場督辦“關于建立完
記者31日從中國科協召開的2023年全國科普日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第十二次
“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里的“和解墻”。“尋求法律服務在哪里?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