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用剪紙做衣服
用窗簾拍國風大片
國風博主蘇久承憑借
“萬物皆可國風”系列短視頻獲贊近千萬
當蘇久承遇上粵劇
會發生什么故事?
1
“更多了解 才能更好地弘揚”
蘇久承是一名國風博主
曾是披著床單
夢想像古裝電視劇里仗劍走天涯的小女孩
因為父母從事服裝制作行業
她學會了一些服裝知識
用麻袋、窗簾等各類材料
結合剪紙、書畫等文化元素制作服裝
開始“萬物皆可國風”系列短視頻的創作
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后
蘇久承發現 質疑的聲音也不少
但是她沒有想過放棄
“因為我想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國風不是一成不變
就正如優秀傳統文化
需要傳承 也需要創新”
蘇久承說
“作為中國青年
需要了解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還要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
才能更好地弘揚它”
2
“熱愛變成工作 在自信自強中走得更遠”
譚清怡是一名00后粵劇演員
從小受家人愛聽粵劇 愛唱粵劇的熏陶
小學偶然到廟會看戲班唱大戲的她
萌生起學習粵劇專業的想法
“我真的好喜歡 很想從事這個行業”
從廣東粵劇學校(現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畢業
譚清怡來到廣東粵劇院工作
“粵劇跟著時代發展進行了很多創新
《白蛇傳·情》《譙國夫人》《張九齡》等劇目
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走進劇場”
譚清怡說
“小時候看粵劇
坐在身邊的老人家比較多
如今在臺上表演 觀眾群是越來越年輕
演出結束后 不少青年觀眾想和演員交流”
“粵劇是我的工作 也是我的愛好”
對于未來 譚清怡希望練好功 學更多戲
用自身的努力為粵劇貢獻一份力量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走近粵劇
走近更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3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青春與傳統
傳承與創新
從把傳統文化和田園生活拍成視頻
到國風博主開展短視頻創作
再到非遺表演者或青年傳承人
在祖國大地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用青春“擁抱”文化
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
他們拿出十八般武藝
以拍攝、繪畫、舞蹈等自我擅長的方式
去推廣優秀傳統文化
展現著滿滿的精氣神
他們投身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
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起來 “火”起來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黃梅縣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
辛店文化三角紋尖耳彩陶罐圖片由青海省博物館提供民和核桃莊小旱地墓地
跋涉的藏客馱隊。藏客商隊整裝待發。藏客從青海出發,目的地是遠方的拉
眼下已進入農歷七月,翻閱報章、游覽網站,時見“七月流火”一詞,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