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年74歲的田美珍家住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前不久,她不慎小腿骨折,子女們白天上班無法照料,一日三餐成了難題。正當此時,她得知憑第三代社保卡可在社區的銀發助餐點就餐,行動不便的老人還可享受上門送餐服務。田美珍的吃飯難題迎刃而解。
目前,南京已建有1500多個社區居家養老助餐點,社區養老助餐點實現全覆蓋,讓老人吃上熱乎飯不再是難題。
這只是社保卡提供便利化公共服務的一個縮影。記者8月22日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74億人,覆蓋97.3%的人口,其中8.08億人在手機中領用了電子社保卡。已經建成的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和“一卡通”服務專區,支持社保卡“全國通用”“跨省通辦”,2022年共提供電子社保卡服務112.85億次。
一張小小的社保卡,不僅能看病買藥、領取待遇,還能持卡乘公交、逛公園,實現居民服務“一卡通”。社保卡在各類民生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群眾方便快捷享受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
人社領域“全業務用卡”全面實現。群眾持卡或者掃碼即可快捷享受身份憑證用卡、繳費憑卡、工傷結算持卡、補貼待遇進卡等服務,比如青年人辦理參保登記、享受就業服務;中年人參加職業培訓、辦理社保關系轉移、辦理個人養老金業務;老年人進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查詢社保權益等。“全業務用卡”在推動實現社會保險全民覆蓋、提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水平、服務人口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一卡通”場景日益豐富。電子社保卡為國家和所有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提供登錄及身份認證服務,并支持通過社保卡辦理政務事項,各地普遍通過社保卡實現本地和跨省異地就醫購藥結算應用,31個省份的307個地市通過社保卡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28個省份的248個地市實現持社保卡乘坐公交地鐵,30個省份的部分地市實現憑社保卡借閱圖書、進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入園、景區購票,并加快推進加載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等。相關部門不斷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為更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辦好群眾“關鍵小事”提供了重要支撐。
區域“一卡通”取得明顯成效。長三角三省一市率先推動“一卡通”落地見效,推動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政務一卡通辦”,長三角區域95項政務事項支持群眾憑卡辦事;“交通一卡通乘”,三省一市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憑卡可通乘全國300余個城市地鐵公交;“文旅一卡通游”,長三角區域1646個文旅場館支持憑卡游玩;“補貼一卡通領”,長三角區域的38項補貼均通過社保卡發放;“醫保一卡通結”,長三角區域41個城市,近1萬家醫療機構支持憑卡就醫,2022年長三角區域憑卡異地門診住院結算人次約480萬,醫保基金支付金額約150億元。
“同城待遇”探索逐步推開。圍繞群眾跨地區服務需求,探索“同城待遇”服務模式,打造社保卡惠民服務場景。江蘇實現省內乘坐公交、地鐵可享受“蘇錫常”“寧鎮揚”等四大片區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浙江寧波優選餐飲住宿、旅游觀光、文化娛樂等584個商家作為社保卡特約商戶,為全國持卡人提供同等優惠。嘉興市和麗水市上線老年人“同城待遇”服務,已為25萬名長三角區域老年人提供“待遇智享、出行智助、慢病智醫、意外智護、社區智樂”等服務。川渝實施社保卡閱讀“一卡通”項目,打造兩地城市書房。海南、廣東聯合發行“廣東愛海南旅游年卡”,實現跨省旅游消費“同城待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快“一卡通”頂層設計和立法標準工作,完善“一卡通”跨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積極推進跨部門跨地區“一卡通”,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化“多卡集成”“多碼融合”,強化“跨部門用卡”的良性互動,破解群眾辦事痛點;堅持以目標為導向,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區域為抓手,強化“跨地區用卡”的區域特色,讓“同城待遇”更加普惠便利;堅持傳統服務和智能化服務“兩條腿”走路,不斷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便利服務,讓第三代社保卡成為“暖心卡”“便民卡”。
(本報記者 邱玥)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水庫無一垮壩 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近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勐糯鎮,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下了云海翻滾
這是8月23日航拍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漫水河鎮附近的山景。當日早晨,
8月20日,游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初秋時節,甘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