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黃岡新聞網訊(通訊員盧巍 黃松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月16日,在英山縣首屆“降成本優服務”改革項目大賽擂臺上,方家咀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鄭榮娜匯報“紅星便民服務隊”改革項目時介紹道,為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白羊山村紅星便民服務隊應運而生。
從細處思考、小處著手,緊緊圍繞發展所需、民心所向,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是組建紅星便民服務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紅星便民服務隊以“服務進萬家”為理念,通過提供志愿服務,以身作則發揮帶動效應,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降成本優服務”改革新路徑。
敬業樂群,做便民服務的踐行者。便民服務隊將政務服務觸角前移到村組、延伸到塆落,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結合群眾需要,將垸組“紅星之家”作為每周五集中辦公服務駐點,梳理一批法定事項、高頻事項、暖心事項三類事項,納入“便民服務”事項范疇,實行一站式辦結,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管家式服務。同時,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紅星代辦”上門服務,在此基礎上,推出“網上代辦”“預約代辦”等多種服務模式,開通服務群眾“直通車”,架起密切干群關系“連心橋”。截至目前,累計辦理各類代辦事項400余件,上門代辦服務群眾200余人次,滿意率高達99.6%。
以身作則,做治理難題的破解者。為打造村域美好環境,便民服務隊主動帶頭示范,積極開展環境治理活動。選出代表認領公共區域責任區,開展“小手拉大手”環境衛生評比活動,定期公示評比結果。開辦鄉風文明超市,推行積分管理,對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行為進行積分獎勵,并使用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用行動換積分,用積分換實物,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也使塆組建設共管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將“我干你看”變成“我們一起干”。2022年累計開展環境整治等各類志愿活動45余次,衛生評比20余次,打造4個示范垸落。
賡續傳承,做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白羊山村是一片紅色浸染的土地,雞鳴河會議曾在這里召開。便民服務隊利用自身優勢自覺承擔起傳承紅色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重任,精心拍攝40余個紅色故事講解視頻上傳至微平臺,并制成二維碼印在小木板,懸掛在村組垸落的景觀樹上。游客村民通過手機微信“掃碼”收看革命英烈、優秀黨員事跡等紅色小故事。此外,通過聯合周邊學校,多次組織開展紅色故事比賽,培養壯大紅色講解員隊伍,累計吸引30余名紅色講解員加入,先后迎接200多個黨組織近萬余人參觀學習。
紓困解難,做惠民政策的宣傳者。便民服務隊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走村串組宣傳小微貸款、社保繳納、就業招工等惠民惠企政策,讓政策宣傳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同時,著重加強對在村企業的指導力度,英山縣九龍島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白羊山村能人回鄉重點企業,在經歷疫情沖擊后發展停滯,服務隊始終關注、主動上門,到企業宣傳一系列疫后重振惠企政策,鼓舞企業發展的信心,并引導縣科技經信、招商、發改、教育等部門與企業對接,給公司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如今,該企業依靠當地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做文章,闖出一條紅綠融合發展的文旅康養新路子,于2022年底成功成為限上企業。
小改革,大變化,該項目短短1年多時間的探索運行,補齊了白羊山村基層政務服務覆蓋短板,提升了群眾在辦理政務業務時的幸福感,同時也吸引更多在外能人回村投資興業,村域經濟效益逐年提升。
(責編:陳愛武)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蘄太高速公路東段首榀箱梁架設順利完成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近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勐糯鎮,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下了云海翻滾
這是8月23日航拍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漫水河鎮附近的山景。當日早晨,
8月20日,游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初秋時節,甘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