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盛夏時節,行走在羅田廣袤田間,到處彰顯著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8月4號,“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專程來到羅田縣全方位、多角度開展采訪報道。
采訪團先后來到羅田縣三里畈鎮新鋪村蒼葭沖、中巴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試驗基地,深入挖掘當地因勢利導定產業、因地制宜興產業的好做法、好經驗。
蒼葭沖作為全國共同締造示范村,實行村社一體,群眾以現金、房屋、田地、勞動力形式入股合作社,實現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通過整治人居環境,傳承家學文化,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今年各類產業營業額已達300萬元。
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主編余寬宏:“我覺得我們羅田蒼葭沖的成功實踐,為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成功解決方案。”
通過實施“教授回鄉”計劃,羅田縣成功引進國家水稻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教授朱仁山科研團隊,建設研發基地,計劃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將羅田打造成為國家級紅蓮型雜交水稻“芯片”生產基地。
盡管天氣炎熱,但采訪團情緒高昂,大家紛紛用文字和鏡頭講述羅田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光明日報湖北記者站記者張銳:“回去之后,我們依托自己的全媒體平臺,講好黃岡羅田的高質量發展故事。”
(來源:黃岡臺 羅田臺 責任編輯 嚴泉泉)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高清揚)今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14日,北京8
李鯤再次回到家鄉創業,還要從一場“雙創大賽”說起。3年前,濟南新動
綠意盎然,靜動結合,功能分區劃分科學……今年6月底,家住北京市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