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熱議
(資料圖片)
8月9日上午,10余名游客在四川雅安雨城區魚鱗壩拍照打卡時,突遇河道漲水,多人被洪水沖走,最終4人獲救、7人遇難。當地文旅局表示,事發地點是一處水利設施,并非旅游景點,事件原因仍在調查。(據8月9日極目新聞)
魚鱗壩的確是一種水利設施。它通過修建低壩攔截河水,同時讓部分河水從壩頂漫過,在下游一側形成整齊且密布的疊水緩坡,就像一片片魚鱗,因此得名。在枯水期,魚鱗壩能起到蓄水作用,洪水期又能起到緩沖水勢的作用。因為看上去別致可愛,拍照好看,又不像商業開發的景點那么匠氣,所以今年夏天,各地的魚鱗壩都人氣火爆,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很多“美圖種草帖”,成為野生網紅景點。
而這一類景點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越是強調小眾、野趣、未開發,就越是意味著自然災害風險可能較高、安全設施可能不到位、事故可能多發等。且不說你看到的那些精心修飾的美圖可能與實際景觀相差甚遠,就算真的是美景如畫,也不值得拿自身的生命安全去賭博。
據報道,雅安雨城區魚鱗壩事故發生前,當地發布了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然而,當天還是有很多人在魚鱗壩打卡游玩,對悄然逼近的危險渾然不覺,以至于釀成如此嚴重的事故。
7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驟然消逝在湍急的河流之中,悲劇不可謂不驚心動魄,教訓不可謂不刻骨銘心。在相關社交媒體搜索“魚鱗壩”,目前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事故相關報道,評論區一片唏噓后怕之聲。但其實,類似事故此前早就發生過。2022年8月13日,四川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突降暴雨,野生網紅打卡地龍漕溝區域突發山洪,造成7人死亡,當時也曾引發熱議。如今,類似的悲劇再度重演,讓人悲傷之余更感到無奈:為什么不能吸取前車之鑒?為什么不能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更負責一些?為什么沒有預警措施阻止事故發生?
人如果不能從過往的悲劇中吸取教訓,那么只會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轍。生命一旦失去就無法重來,事后再多感慨唏噓,都不如事前加強防范。野生網紅打卡點的風險,必須被更為廣泛、深刻地認識到,而且要有切實的措施來預防可能出現的危險。
比如,相關社交平臺應該負責任地對此類信息做好審核,該限流的限流,該屏蔽的屏蔽,該提醒風險的要給出醒目的風險提醒,將主體責任落實到位,不能用“網友自發分享”來推責,更不能為了流量就罔顧真實和安全。
再者,如果一些未開發的區域不小心成為了野生網紅景點,已經有人來打卡,當地管理部門也應予以充分重視,不能因為自己沒宣傳過,就覺得與己無關。要么及時封閉、勸離,要么完善安全措施,做好風險提示。在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更應緊急排查,加強動態巡護,把確保人員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對大自然保持敬畏,用理性判斷抑制跟風沖動,讓謹慎警覺驅散麻痹僥幸,對自身能力有清醒的認知,對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負責。
聲 音
北京日報:旅游需求持續井噴,不同于以往大眾化旅游路線,如今人們更注重個性化體驗,喜歡“不走尋常路”。出門旅游圖的是開心,盲目逞強、以身犯險是大忌。遠方很美,每個人都有探索的權利,但無論何時出發,無論走得多遠,總有一些原則需要堅守。可以突破人生邊界,決不觸碰規則底線;可以親近自然,但始終保持敬畏,這才是旅行的初心。(文: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責編:汪澤滋)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湖北成立算力與大數據產業聯盟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西寧市啟動加裝電梯試點工作以來,經過五年多的不懈努力,通過
青羚網訊8月9日8時,因受強降雨影響,黃南藏族自治州公路段轄養S206平
青羚網訊8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遭遇暴雨,并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