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羅田縣三里畈鎮蒼葭沖,如詩如畫的村莊,風景舊曾諳,改變卻在悄然發生:
氣候宜人、風景秀美的民宿小院讓人流連忘返;古樸典雅、底蘊深厚的文化展館人氣火爆;拓印坊、陶藝坊、豆腐坊等特色小院蓬勃發展……
(資料圖片)
近年來,蒼葭沖圍繞“五共”做文章,充分發揮村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村民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引進公司利用村民自家院落,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經濟,讓方寸之地生金變銀,既美了家園又富了口袋,實現了農村“空心塆”向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的嬗變。
聚民心??鄉賢引路實現雙向奔赴
8月4日,瑩瑩藍天下,蒼葭沖綠樹成蔭。放眼望去,小村建筑錯落有致,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田園農舍相映成趣,猶如一幅淡彩山水畫。
像多數農村塆落一樣,以前的蒼葭沖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對于彼時的生存環境,村民們似乎習以為常。
回憶起15年來的變遷,蒼葭沖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名譽理事長丁汗平,頗多感慨。
2008年,丁汗平退休后回到老家蒼葭沖,看到當時的狀況,他就想為村民、為家鄉做點事,讓村里的環境有所改觀。
要改變,談何容易。經過深思熟慮,丁汗平決定牽頭成立一個7人議事小組,這7人都是塆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黨員和鄉賢。
“我們從將村子掃干凈入手,既充分聽取村民意見,也發揮議事小組的帶頭作用,一把掃帚、一把鏟子、一擔籮筐,主動清掃衛生、拆除牛欄豬圈等。”在丁汗平等鄉賢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們逐漸行動起來,渙散的人心也團結起來,環境整治效果立竿見影。
只用7天時間,村民就把各自房前屋后、公共地方的垃圾全部清掃干凈。
為實現常態保潔,議事小組采取分包措施,讓每家每戶都負責村里一塊公共區域的衛生清潔工作。每個月進行衛生大檢查,結果在“衛生公示欄”上公布,激勵村民通過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村里環境好了,我們自己要把它維護好,生怕門前屋后有一點點垃圾,影響塆容塆貌。”村民陳仲芳說,現在大家都養成了勤于打掃的好習慣。
塆里的變化,村民看在眼里,樂在心上,大家的信心和干勁越來越足,充分發揚“不等不靠不要”精神,義務出工出力參與塆落建設,主動拆除自家豬圈、牛欄、茅棚且不要補償,積極認領房前屋后的綠化管護任務……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在共同奔赴下,2011年,蒼葭沖終于實現了第一個奮斗目標——“雨天不走泥巴路、晚上走路不摸黑、吃喝有自來水、健身有運動場、塆容塆貌大改觀”。
嚴治理??空心塆變身示范村
“最近幾年,村里不僅環境整治好了,村民的精氣神也很足,不管村里搞什么建設都很支持,而且回村發展的人越來越多了,再也不是空心塆了!”8月4日,蒼葭沖8組組長丁席明站在村口的老楓樹下納涼,看著村里來來往往的游客,開心地說道。
鄉村治則百姓安。2016年3月,蒼葭沖引進武漢西廂房鄉建聯合機構,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實行村社一體,以村民為主體,讓鄉親們以戶為單位,用現金、房屋、田地、勞力入股,邁上農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特長變特產、分戶變分紅、美麗變和美的新路子,積極主動建設自己的家園。
合作社既是一個經濟合作的組織,還擔負了社會服務的職能。
合作社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和章程,規范鄉村建設、產業發展及運營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還成立愛心基金會、五老協會、文體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確定了群眾參與、共同管理的機制,提高了村民參與家園建設的積極性。
此外,蒼葭沖創新“支部+網格化”模式,著力健全“村黨支部—塆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戶”組織架構。村黨支部組織12名黨員成立蒼葭沖黨小組,依托家學展館建成“紅星之家”,黨小組長兼任網格長,4個黨員中心戶擔任網格員,每人聯系10戶左右農戶,形成了黨員帶頭、全民參與、共建共管的新局面。
丁席明介紹,僅去年就組織召開了黨小組會、塆場子會、群眾代表會110多場,逐戶走訪與問卷調查了解群眾需求,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00多條。同時,制定村規民約,村民主動認領房前屋后的“責任田”,認養綠化花木面積12000多平方米,形成“人人是美麗鄉村形象,處處是美麗鄉村環境”的良好氛圍。
激發群眾維護村莊的內生動力,組織群眾主動參與到長效管護中來。受益于這種模式,村民們實現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積極轉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會主動問一問,管一管。蒼葭沖先后被省住建廳、住建部評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
重創新??一戶一業讓方寸地流金淌銀
“樹葉要選紋路深的,上色要均勻,力度不要太重……”8月4日,在蒼葭沖拓印小院,屋子里圍滿了體驗拓印樂趣的小朋友,主理人雷錦環看到不太熟練的就出聲提醒。
“真是沒想到,樹葉也能賺錢!”今年59歲的雷錦環,過去在外打工,在丁汗平的號召下回到家鄉,當年第一個用現金入股合作社,在修葺一新的老宅里辦起拓印小院。每當有游客和研學團隊到來時,她便帶著大家漫山遍野找樹葉,拓印成美麗的圖案。
“現在一天高峰期的時候,有差不多300人來體驗樹葉拓印。2017年,第一次每股分紅250元,今年可能每股分紅超過1500元呢。”說起現在的日子,雷錦環情不自禁地笑了。
人居環境變美了,如何讓鄉親們荷包鼓起來?合作社提出“一戶一業、一戶一味、一戶一品”思路,圍繞村里流傳的家學文化、古祠堂、古民居等,發展起武舉人酒坊、古井茶苑、鄉吧客棧、豆腐作坊、田園餐廳、民宿等小產業,并開展生態旅游和主題研學。
近年來,不斷有“老村民”回到蒼葭沖,當導游、開民宿、做服務,原本清冷的小村一天比一天熱鬧。“新村民”吳銀貴在村里經營的幾棟民宿主打古樸中式風,暑期以來,幾乎天天一房難求。
村民丁際曙去年回鄉,看到村里的變化后決定留下,利用自己的手藝打理陶藝小院,以勞力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
目前村民入股股金達217萬元,實現就業118人,在2021年各類產業營業額近300萬元,合作社盈利30多萬元,平均每戶每年分紅1000多元。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村民是主體
建設和美鄉村,離不開村民參與。無論是環境的改善還是產業的發展,蒼葭沖的變化離不開每位村民的努力。
整治環境,讓鄉賢引路,示范帶動,跟村民多商量、讓村民多參與,匯聚各方合力,把這件好事辦實辦好。
村莊治理,實行村社一體,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建立了群眾參與、共同管理的機制,凝聚治理共識。
產業發展,村民由農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特長變特產、分戶變分紅,挖掘鄉土文化、打造土味村莊,讓鄉村留住鄉愁、充滿希望。
鄉村承載著千家萬戶村民的美好生活。扮靚“面子”,做實“里子”,推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才能找到最大公約數,繪就最大同心圓。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周圓、王聿昊)8月7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
青羚網訊為適應新時代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需要,有效加強農村(社區
青羚網訊8月5日,由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