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鄂東晚報訊(通訊員閔超 陳前)7月底,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年初以來,該局堅持把深化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不斷創新舉措,用心用情為企業和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創新“三張清單”研判機制,推進統籌一體化整體落實。梳理制定“三張清單”,分列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局黨組每月專題分析研判辦理進度和成效成果,集中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措施辦法。同時將深化實踐活動與省廳打好“九大戰役”和市委“1+1+9”重點工作相結合,與局系統日常性工作緊密結合,著力解決一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創新常態化聯絡溝通平臺,推進重大項目用地應保盡保。加強與發改、招商等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絡溝通平臺,主動對接梳理全市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項目、集中開工項目,建立重點項目問題清單和臺賬,引導項目落地,實現重大項目用地應保盡保。今年以來,較好地保障了羅田平坦原、湖北紫云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用地保障率達90%以上。
創新推出惠企便民舉措,推進不動產登記營商環境優化。創新推出“黃岡通”,與所有地市州完成簽訂不動產電子證照互認互通及跨市通辦協議,實現了“武漢都市圈”不涉稅費的預告登記、抵押登記等20項不動產登記業務就近能辦、異地可辦、當場辦結。出臺《關于涉企不動產登記費零收費的通知》,開通綠色通道,進一步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四位一體”隱患排查方案,推進地災靶向預警能力提升。對10個縣(市、區)4415位“四位一體”管理人員信息進行完善,落實專家、專業隊伍技術人員汛期駐守到基層、工作到一線,對全市873個地災隱患點進行及時排查和研判。深入推進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和管理人員專業培訓,有效增強群眾防災意識和防災能力。
創新“全域國土整治+五共”路徑,推進“六美”村莊建設。全力推進邱家河村共同締造實現產業富美、環境優美、風貌精美、民風淳美、社會和美、生活甜美的建設目標,該村完成美化亮化凈化、4.6公里的人畜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改善。全面推進“養(黑山羊育肥園)+果(甜柿)+菌(黑木耳)+藥(黃金菊)”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推進農文旅康等產業融合。
創新“地質+綜合服務”地質文化村特色,推進地質文化與和美鄉村同頻共振。麻城市張家畈鎮黃市坳村地質資源豐富,該局協助組織該村將地質調查研究和規劃設計成果以及和美鄉村建設有機融合,打造“地質+綜合服務”模式的湖北大別山地質文化第一村。目前已完成人文環境整治和改善,新建科普教育基地1座,建設地質文化長廊2條。
(責編:汪澤滋)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市區保障性租賃住房集中交付
下一篇:最后一頁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產量14613萬噸(2923億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陜西省西安市,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城墻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