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飛舉之勢的屋角、菱花隔扇的門窗……7月28日,走進黃州區赤壁社區坡仙路,一條具有宋代風格的街區雛形已現。
今年以來,黃州區以發展全域大文旅,東坡文化旅游區建設加快推進為目標,謀劃坡仙路風貌改造工程,打造以赤壁東坡文化為基調,黃州赤壁的山水文化為輔的新中式、風雅、民俗風情的商業國潮文化街區。目前改造工程已經進入第二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條以東坡詩詞為脈絡、具有詩書氣的街道正在蝶變中。
刷新文化IP
坡仙路將變成文旅融合街區
蘇東坡在黃州聳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豐碑。
坡仙路毗鄰聞名遐邇的東坡赤壁風景區,因位于赤壁風景區東坡亭下而得名。全長1600多米,地處赤壁磯下,南起赤壁橋,北抵中環路,東臨赤壁港,與東坡赤壁隔港相望。但多年來一直以破舊的面目示人。
如何擦亮東坡文化金招牌,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今年3月份,坡仙路風貌改造項目應運而生。
根據《黃岡市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規劃》,赤壁單元規劃為歷史文化傳承型。改造項目在保護更新提升的基礎上,以提升區域競爭力、吸引力和環境品質為目標,將集國學體驗、藝術創作、文化旅游、生態居住、綜合配套于一體,從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生態宜居3大方向刷新赤壁單元東坡文化IP。
“此項目也是市區東坡文化旅游街區建設和美麗城鄉建設的重點項目。”黃州區赤壁社區黨委書記戴亮介紹,目前,按照蘇東坡生平,“一詞二賦”東坡詞賦展,蘇東坡謫住黃州趣事(小故事),赤壁風景區月波搖影、竹樓夜雨、赤壁夕照、鏡湖觀荷等景點推介的脈絡,一期已打造出“明月之詩”“清風徐來”等文旅融合的景觀節點。
激發內生動力
25天完成第一期工程
“3月提出改造方案,5月初開始動工,5月底第一期工程完工。”戴亮說,“25天第一期工程完工,是堅持共同締造理念的結果。同時,也是我市厚植東坡文化注入帶來了動力。”
3月以來,黃州區、赤壁街道、赤壁社區三級書記掛帥,成立區、街道、社區主協創單位組成的項目建設指揮部,統籌解決項目建設中的有關問題,推進坡仙路的風貌改造項目。
改造前,他們通過入戶走訪、個別征求意見、召開居民會議的方式征求意見35條,形成了坡仙路風貌提升方案。
“社區工作中拆遷是第一難事。”戴亮介紹,赤壁社區是黃州的老城區,很多老房子是居民的祖屋,但這次改造拆遷很順利。前期已拆除歷史違建13處1129平方米,征收拆除房屋7處1165平方米,共騰退總面積2294平方米。
“改造不僅弘揚東坡文化,也有利于社區的發展。”赤壁便民超市老板余先生是赤壁社區的老居民,看到周邊違建拆除后的環境變化,他主動要求拆除面積100平方米價值10萬以上經營門店,不要任何賠償。
在完成前期的拆違騰地之后,坡仙路進行建筑立面仿古改造、道路綠化公共設施建設、沿河步道建設等綜合整治。整體風貌得到明顯提升,街道不僅美觀,還有文化底蘊。坡仙路景觀打造涉及到三排5戶居民,群眾主動配合共出資10萬元支持項目建設。
激活文化自信
居民自發成立巡邏隊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5月底第一期工程完工,“清風徐來”景觀點將千年前蘇子月下泛舟的美景再現。
一座蘇東坡銅像、一葉實木扁舟、一棟棟宋風建筑,在燈光的效果下,市民就可穿越千年沉浸式體驗蘇子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
新奇的景觀,吸引了很多居民圍觀。不少小孩子好奇,引發摸爬等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社區里幾位退休老人見狀,自發成了坡仙路巡邏隊,勸導居民文明觀景。每天早、晚兩次在坡仙路巡邏,對居民賞景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一個星期后,不文明行為就杜絕了。
“這么好的景觀建成了,我們要維護好。”坡仙路巡邏隊隊長夏耀明介紹,巡邏隊目前有7人,平均60歲。不僅開展文明勸導,巡邏隊還自覺參加環境衛生治理。“我每天早晚騎三輪車,帶上桶、夾子,看到綠化帶、路上有垃圾就撿。”
“東坡文化給予社區深刻影響和積極效應。改造過程中,社區行動快,主創單位積極配合,居民全面參與。”黃岡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四級調研員、市派赤壁社區第一書記汪宏說,坡仙路風貌升級改造項目實現了古今融合、文旅融合、商居融合、黨群融合,相信文化傳承創新的活力將在這里競相噴涌。
(責編:汪澤滋)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武穴市四望鎮政務服務“有愛無礙”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人民日報呼和浩特7月29日電(記者常欽)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國東西部協
人民日報北京7月29日電受“杜蘇芮”殘余環流繼續北上影響,華北、黃淮
原標題:臺風“杜蘇芮”致福建逾14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0 53億元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