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上新買不久的深藍色條紋襯衣和卡其色休閑長褲,團風縣賈廟鄉牛車河村69歲村民童榮庭哼著小曲兒,像往常一樣出門了。
【資料圖】
“童師傅,飯在電飯鍋里,自個兒添!”7月5日11時許,食堂負責做飯的阿姨林書先一邊招呼著,一邊從消毒柜拿出5只搪瓷大碗,盛上青椒牛肉、腌脆黃瓜、煎魚塊、素炒冬瓜和魚丸子湯,一一端上桌,幸福食堂開飯了。
同桌的倪華舟飯量大,兩碗米飯下肚,他轉身去廚房又拿了2個打包碗,將剩下的菜打包,“晚上熱一熱還可以吃一頓!”
這頓午餐,童榮庭只花了5元錢。飯罷,他和老倪搭著話往回走。蟬鳴聒噪,童榮庭信步而行,“如今不愁錢不愁吃,沒想到老了還可以享這樣的清福!”日光下,兩人的影子細碎又悠閑。
一個幸福食堂,如何激活鄉村治理的末梢神經?
普惠與兜底相結合——
幸福食堂更有溫度
牛車河村位于牛車河水庫尾部,戶籍人口1393人,大多數年輕人在外務工,村里常住人口399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312人。
2022年,在共同締造實踐活動中,解決老人吃飯問題被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資金哪里來?食堂怎么建?建在何處?2022年6月份,村黨支部書記倪解兵組織召開村民議事會集中討論。
他盤了盤家底兒:借著牛車河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的東風,村里引進在外能人回鄉打造傳奇家園,發展農文旅產業,村集體每年可增收10萬元。然而,這筆錢遠遠不夠建食堂。
“村集體補貼一點、縣財政撥一點、駐村工作隊幫一點、鄉賢們捐一點。”倪解兵介紹。很快,村里籌到了70萬元,刨去建設費用,剩下的20萬元全部用于食堂運營管理。
結合村民代表的意見,2023年1月份,一座黛瓦白墻的幸福食堂在村部南側落成。
走進300多平方米的餐廳,窗明幾凈,地板锃亮,主餐廳6張古香古色的大方桌整齊擺放,可同時容納80名老人吃飯。為了方便承接牛車河風景區的游客消費,食堂同時配套了四個大包間。
按照收費適中、菜金平衡、群眾接受、持續運營的公益性原則,食堂在為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基礎上,發揮財政投入的撬動作用,兼顧村集體經濟的承受能力,重點解決貧困、留守、失獨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吃飯問題。
倪解兵清晰記得,2023年正月十四,村里請70歲以上老人到幸福食堂免費就餐。大伙兒拉著家常,臉上洋溢著笑容,場面十分熱鬧。
市民政局局長王風華表示,面對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的現狀,開辦農村幸福食堂對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是很有益的探索。
政府與市場同發力——
端穩飯碗更有力度
幸福食堂的落成解決了場地問題,穩定運營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覆蓋面決定著幸福食堂能走多遠。
與前期的紅火景象不同,食堂運行三個月后,倪解兵發現,來吃飯的老人越來越少。
村干部分頭上門詢問原因:牛車河村是個行政合并村,有些老人需行走一兩公里才能吃上飯,嫌麻煩;另有一些高齡、重殘等特殊困難老人,出門不便。
送餐上門,安排!
然而,村集體財力有限與食堂服務管理亟需提升的矛盾,讓送餐服務無法長期堅持,眼看著幸福食堂陷入難以為繼的僵局。
倪解兵特意前往紅安縣柏林寺村取經——
柏林寺村將幸福食堂免費承包給村民經營,在優先滿足老人就餐需求的同時對外經營,彌補食堂運營經費上的不足。
隨后,倪解兵信心滿滿地尋找適合參與幸福食堂經營管理的能人。他表示,隨著牛車河水庫的旅游示范效應越來越明顯,游客增多,食堂市場化運營不僅可以提高服務質效,其盈利還可以反哺村集體經濟,用于進一步改善農村基層服務。
對此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徐煒表示,在經濟活動相對不活躍的農村地區,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整合社會資源,因人施策提供分類服務,鼓勵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或有社會責任的市場主體參與養老服務,建立準入機制,強化各類監管,把握好幸福食堂公益性和營利性的平衡,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暖胃與暖心兩手抓——
基層服務更有深度
幸福食堂建成投用不到半年,已舉辦四場紅白喜事。“很多在外的村民紛紛選擇回鄉辦紅白喜事,我們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能鋪張浪費。”倪解兵說。
幸福食堂建設的初衷之一是為了移風易俗避免鋪張浪費,在暖胃的同時,更要暖心。
聚焦村民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的靶心,牛車河村強化自治、量化德治,推進工青婦、志愿服務等群團組織進塆組,打造婦女兒童之家、村級巡診點、老年活動中心等功能區,以村部和孝善超市為陣地,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和文明評比。
53歲的王桂枝無償照顧隔壁80歲的空巢老人劉冬娥。去年,經村民集體投票,王桂枝被評為年度好鄰居。截至目前,她的共同締造活動積分有100多分,可在幸福食堂邊的孝善超市里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黨員干部帶頭主動參與幸福食堂建設、免費維修水管、打掃村莊衛生、參與森林防火救災……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群眾自治組織等力量擰成一股繩,積極參與村莊事務管理。
村莊靚了,民風變了,百姓笑了。“構建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整合各類資源力量,將自治與德治相結合,潛移默化激發了孝老愛親、創業就業、勤儉節約的新風尚,村里抹牌賭博、扯皮打架的現象基本沒有了。”賈廟鄉黨委書記馬海峰說。
徐煒認為,在基層社會治理中,不僅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立縱向到底的治理體系,更要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村民自治等作用,完善橫向到邊的治理架構,以治理效能提升賦能和美鄉村建設。
----------
【記者手記】
“小切口”撬動“大治理”
根據黃岡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25.66萬人,占21.3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91.85萬人,占比為15.61%,有近一半的老年人口在農村。
怎樣讓農村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獨居、困難老人吃好飯成為農村養老難題中的一個基礎性問題,也是黨和政府乃至全社會的重大關切,考驗著基層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牛車河村在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探索中,堅持黨建引領,主動干、精心謀、扎實做,聚焦基層群眾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留守婦女和兒童的所盼所需,以解決老年人“一頓熱乎午餐”為抓手,進一步完善橫向到邊的治理架構,把各方資源力量整合起來,盤活基層服務、文化娛樂、護理康復等其他功能,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服務,在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幸福食堂讓幸福味道更悠長,也為和美鄉村建設注入更豐富的民生內涵。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看!公園城市——烏蘭浩特!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7月11日,記者從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以“開放合作綠色
暑夏時節,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廣袤田野阡陌縱橫,綠油油的麥田、
制定方案,排除隱患。工作人員日常巡檢維護。本報記者陳赟業攝6月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