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記者漫步于浠水縣蔡河鎮楊畈村的柏油路上,只見水稻茵茵、翠竹森森、溪流淙淙、蓮葉田田,數座八角小亭掩映于青山綠水之間,處處風景如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年前,長春人曹俊峰隨妻子第一次到楊畈村時,印象可不是這樣:“天晴是路,下雨是溝,兩邊都是草。小車到了村門口,就是進不了村。”
2年前,他舍棄長春市區的兩套房,把父母接到楊畈村養老:“經過整治之后,整個村就像個大公園。按我們東北話說,真的是老帶勁了。”
浠水縣蔡河鎮楊畈村今昔對比圖。 通訊員 何彩 攝
共謀:六議定方案,高手在民間
楊畈村人居環境整治始于5年前,聘請了華中師范大學的專家進行規劃設計。
“專家站得高、看得遠,對整體風格的把握,我們都服氣;但在具體項目細節上,群眾有些自己的想法。”村黨支部書記查正松回憶:“為了讓專家思路和群眾意見達成一致,我們先后開了6次‘諸葛亮會’。”
村里的百姓大舞臺,原來設計單獨建設。后來經群眾提議,與村黨群服務中心一起建設,不僅群眾看戲更方便,還豐富了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成本節省了3萬多元。
組組建有文化墻,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大亮點。群眾提議將文化墻從村組入口處改建到當家塘邊,與駁岸硬化一體規劃建設,讓文化墻具有美化環境、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村民失足落水等多種作用。“高手在民間。”專家們高度贊揚群眾智慧,并將其落實在方案中。
協商過程是聽取群眾意見的過程,也是動員群眾的過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5年來,楊販村群眾先后義務投工500多個、自愿捐款3萬多元,在項目資金支持下,修建文化長廊1處、景觀亭3處、休閑廣場2處、公共廁所3座、環形步道260米、生態塘3口、人行橋2座、道路刷黑720米,布置文化墻3處360平方米,安裝路燈30盞,綠化面積2200平方米,村容村貌徹底大變樣。
自家的事,不僅要自己干起來,還要自家管起來。過去,村里家家戶戶都有散養的雞;現在養雞的人總數減少了,剩下的雞也都關進了雞舍中,遍地雞糞的情況已消失了3年多。
攻堅:廁所連成網,清水入池塘
在楊畈村網匠塆入口處,原來有6座挨在一起的露天旱廁,臭氣熏天,蒼蠅亂飛,曾讓不少來客止步。
以往,農民一直有著建廁積肥的習慣,但露天旱廁污染環境;廁所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但這一工作一開始推進得并不順利。
村民許秋意自家菜園邊就有一座旱廁。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后,她原本不愿意拆。村干部幾次上門解釋,還幫她將菜園子的籬笆墻改建成青磚墻,她才拆了旱廁建起了衛生間。
墻面貼瓷磚,頭上吊了浴霸,熱水器、洗手池、淋浴花灑、沖水便池一樣不少。7月5日,許秋意帶著記者參觀了她家廁所革命的成果:“這和城里賓館差不多。”
許秋意一直擔心的用肥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她帶著記者來到屋外,指著草坪里的一個塑料管告訴記者,這下面“藏”著一個無害化三格式化糞池。“第一格儲存廁所排入的糞便與殘渣,第二格將糞污進行沉淀、過濾,第三格儲存過濾后的殘水。如果要澆肥,直接打開第二格蓋板就可以。”
廁所革命不僅僅是一家一戶的廁所改造,而是以整個村組為對象、建設無害化的人畜糞污處理系統。查正松帶著記者來到網匠塆,當年的6座旱廁已改建成一座水沖式公廁。在這個公廁后有一個封閉的大罐體,在罐體出口處,一汩汩清流正緩緩注入池塘。他告訴記者,各家廁所流出的殘水并不直接排放,而是集中到這個中心處理站再處理;經處理后,水能就達標排放。處理后干糞污,可以肥田,也可以裝運到縣里的集中處理站回收再處理。
提升:巧補“瘌痢頭”,滿村蓮生香
楊畈村原有20多處、總面積260多畝的爛泥沖,淤泥很深,牛都不敢下,一直荒著沒派上用場。過去村子破爛不覺得,但隨著人居環境整治的推進,這20多處荒塘就成了綠水青山的“瘌痢頭”,顯得特別刺眼。
2021年底,村民主動找到村兩委:“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爛泥沖要想法利用起來。”
這一提議得到全體村民一致響應。2022年,這20多處爛泥沖全部種上了蓮米,全村22名種植戶增收70萬多元。
村民潘幼明種蓮米,不僅增加收入8000多元;家中還意外多了許多客人:每逢蓮花盛開,親朋好友紛紛來家中做客,在蓮塘玩自拍、制作視頻,總要熱鬧兩三個月。
楊畈村成了新網紅打卡點,曹俊峰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長年在外從事養殖的他,不僅將家從長春遷回村里,還承包了村里的老校舍,正抓緊裝修,準備開辦村里的第一家農家樂。“村莊變美了,不僅留住了我這個人,還留住了我的心。”
【記者手記】
環境也是生產力
曾經的楊畈村,老舊破敗;經過整治之后,村莊變美了,人心變齊了,生活變好了,路子變寬了,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多重收益。
人居環境既是生活基礎,也是發展要件。農村環境好了,不僅能留住農村人,還能吸引來城里人;不僅能穩固和提升傳統農業,還能孕育和培植新的產業。整治好農村人居環境,不僅可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也能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
環境也是生產力。楊畈村的蛻變啟示我們,補齊農村發展短板,農村“顏值”就能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增加值。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記者近日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為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
未來三天(7月9日至11日),我國大范圍高溫天氣持續,其中,今天,河北
再讀樊錦詩回望她陪伴莫高窟的六十年六十年一甲子。在敦煌莫高窟,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