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黃威 蔣艷艷)5月29日,位于浠水縣巴河鎮蘆花垱村的友隆農業機械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收割完今年的油菜,合作社理事長繆小雄算了一筆賬,今年采用市農科院推廣的分段收割技術,油菜籽畝產從往年的150kg左右提高到193.30kg,減少損失約20.89%。
繆小雄表示,他常年種植油菜4000余畝,選用高產優質的油菜品種,平時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很細致,油菜整體長勢也很好。近年來每畝收獲的油菜籽產量只有150kg左右,壓榨出的菜籽油品質也一般,油菜種植的積極性受挫。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向市農科院科技服務隊求助。
得知情況后,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黃岡綜合試驗站站長、湖北省“三區”人才、黃岡市農科院作物栽培研究所所長常海濱帶領油菜科技服務隊多次到該合作社生產一線,并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合作社通常在油菜完全成熟后,采用一次性機械收獲方式收獲油菜籽,雖輕簡高效,但油菜籽成熟度、含水率不一致,一次性機械收獲損失較大,且未完全成熟的青籽摻雜會導致菜籽油品質下降。
科技服務隊為合作社提出新的收獲方案,采用分段機械收獲的方式,在油菜七成熟時利用割曬機把成熟度不一致的油菜割倒后在田間晾曬成熟,再利用撿拾脫粒機統一撿拾脫粒。實收測產結果顯示,采用一次性收獲方式的油菜籽畝產為152.92kg,分段收獲的油菜籽畝產為193.30kg,減少損失約20.89%,成熟度均勻一致。
近年來,市農科院將油菜機械收獲減損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擺在“三農”工作突出位置,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和生產指導,減少油菜收獲環節損耗,為推動全市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責編:白楚云)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湖北二十九條“硬舉措”護航“軟實力”
下一篇:最后一頁
仙佑醫藥了解到,膏藥作為中國傳統醫療方法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應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膏藥產業逐漸壯大,成為了一個擁有巨大市場
央視網消息:這幾天,江西中稻的栽插工作正在全面展開。在吉安市,部分
持續陰雨天氣,讓夏糧收購工作也面臨著考驗。記者從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
郵輪海上航行,人員安全最重要。近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開始了救生艇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