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8日,《人民日報》連發四篇報道,從重大工程建設、新型基建投資、民營經濟發展動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關注三一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8月3日10版★
建設重大工程 增強發展動能
6月30日23時58分,全國首個“風火打捆”外送新能源大基地項目——華能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項目全容量并網。項目總投資108億元,依托上都電廠372萬千瓦火電,建設200萬千瓦風電,實現火電和風電協調優化。
“華能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項目由多家整機企業共同參與建設,其中三一重能成功中標120臺5兆瓦風電機組。”三一重能有關負責人說。為進一步擴大產能,今年3月,三一重能在新疆哈密啟動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建設,項目投資近15億元。
★8月7日01版★
有效投資擴大 激發增長動能
走進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沙18號工廠的生產車間,各類焊接、抓取、組裝和搬運機器人正圍繞智能化生產線“各顯神通”。這一工廠成功入選了全球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典范的“燈塔工廠”項目。
“今年上半年,在中國人民銀行各項精準政策的扶持下,公司累計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募集資金近百億元。”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財務總監劉華介紹。其中,公司投入近4億元用于各地工廠數字化改造升級,推動更多“燈塔工廠”建設。
★8月7日08版★
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動力不斷積蓄
湖州吳興區三一裝載機智能制造基地內,一款純電動的伸縮臂履帶起重機從總裝車間下線。依托這款技術領先的純電動伸縮臂履帶起重機,基地獲得了來自荷蘭等國的許多訂單。
“產品研發生產,人才很關鍵。”浙江三一裝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盛旭東說,當地政府通過舉行全球產業人才精準對接會等活動,為企業精準推送了數十名高層次研發人才。不僅如此,新投資裝載機產業園實現“拿地即開工”,流程上減少44天,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8月8日05版★
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企業因“新”而活,產業因“新”而變,經濟因“新”而進。在長沙市三一重卡超級工廠,22萬平方米廠房內只有110名工作人員,信息化效率較傳統工廠提升10倍。
突破一批“頂天”又“立地”的關鍵技術,眾多企業向著“高質”又“高效”努力。最新數據顯示,各地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其中2500余個達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級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悅享之旅 擎啟高效 全新一代沃爾沃卡車高效版客戶悅享會上海收官
下一篇:最后一頁
參加野外科學考察、聆聽科普講座、走進實驗室做科研……這個暑假,在北
這兩天,來自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孟加拉國等國的20余名在華留學生,
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驅車向東南行駛約3小時,來到阿西河與斯瓦克河交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