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中聯重科旗下中聯智慧農業峨橋示范基地。來自中央和省直的30余家媒體的記者圍繞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主題蹲點采訪、調查研究。通過邊采邊發,融媒傳播的形式,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展開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位于峨橋鎮的這片基地,此前歷經了七年的改造,現已建成數字化高標準的新型農田。基地的總面積達2043畝,里面設有科研區、示范區和生產區,水稻是主要的種植作物。
中聯智慧農業峨橋示范基地中的觀測臺
“傳統農業是老百姓靠著種植經驗來種地,智慧農業靠的是數字和數據說話。”中聯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福表示,作為無人農場的試驗點之一,中聯智慧農業峨橋示范基地中配套了智能灌溉設備、田間物聯網監測設備,用于開展農場遠程監測數據等工作。
中聯峨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的自動灌溉設備
在來到稻田之前,采訪團一行實地參觀了設于附近的農場管理中心。在中心展示的監測大屏上,通過可視化技術,選種、育秧、施肥等各個重要環節的關鍵數據一目了然,智能灌溉、長勢監測和病蟲草害預警等功能也可以借助監測數據實現。
中聯峨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的數字化管理
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與地方在政策層面的支持。蕪湖市農業技術中心副主任宋衛兵提到,因南北方種植環境不同,當地還推廣了“油稻模式”,即在部分區域既種植水稻,也結合季節變化因地制宜種植油菜,政府對此提供了專項資金,“國家有補貼,一百五十塊錢一畝”。
“根據種植作物等因素的不同,部分智慧農田畝均可以節省成本108元,提升14.3%的產量?!敝新撝腔坜r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研究院院長助理籍延寶表示,經過專業測算,結合各項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業,智慧農業能夠有效地“節本節肥節藥”,并在推動科學決策、提升農機效率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等多個方面,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一行通過本次中聯智慧農業峨橋基地實地探訪,深入了解了中聯重科在智慧農業、智能農機的實踐探索,以及助力智慧“蕪湖大米”產業的階段性成果,感受智慧農業給鄉村帶來不一樣的豐收。
安徽電視臺記者王耀濤:“通過中聯智慧農業峨橋示范基地的展示,我們看到蕪湖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水平顯著,智慧農業讓‘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綻放?!?/p>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山推建友純電動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開啟新征程 世界今熱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近日,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西坑畬族鎮讓川民族村6萬多平方米的格?;ǜ?/p>
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
6月的河套平原,小麥抽穗,玉米拔節,烏蘭布和沙漠梭梭泛綠,紅柳冒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