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鐵科工召開“科技智造未來”裝備技術交流會,以此慶祝企業組建15周年。
(相關資料圖)
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衛國,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秦鵬翔,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紅奇,大連理工大學工程機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白朝陽,中國建筑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孫慶,中電建海上風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洪馭辰,徐州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祁玉龍,與中鐵科工領導、專家和研發人員共同探討智能建造現狀與未來。
中鐵科工黨委書記、董事長焦衛華致辭,首先向出席今天研討交流的領導、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支持中鐵科工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今天我們迎來中鐵科工組建15周年,在這特別的日子里,我們誠邀國內知名高校專家、中央企業專家領導,共同舉辦“科技智造未來”主題研討交流會,旨在于共商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共筑區域智能智造新格局,以技術致敬發展。回望過去,中鐵科工在建設交通強國、制造強國的過程中,每一步都見證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特種工程裝備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從國內走向海外的高質量發展歷程。當前,中鐵科工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前行,努力成為“國內領先的特種工程裝備定制專家”和“行業一流的科技工程裝備綜合服務商”。
在主旨發言環節,吳衛國教授作了題為《發展綠色智能船舶技術,推進兩個萬億產業》的發言,他指出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大型化、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將成為船舶發展的方向,建議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平臺公司,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三鏈”融合。
秦鵬翔教授作了題為《國之重器——TBM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發明》的發言,介紹了TBM發展歷程,重點介紹了第五階段掘爆機,實現了TBM與鉆爆機的有效結合及掘進模式的任意切換,在破碎帶、高地應力等復雜地質條件下施工具有明顯優勢。
劉紅奇研究員作了題為《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及工程建造領域的思考》的發言,他認為人工智能應用將出現爆發式增長,機器人將改變傳統的制造方式,數字孿生與數字樣機技術相結合、無人化或者黑燈工廠、數字化轉型升級將全面推廣,智能制造與工程建造將進一步深度結合。
白朝陽副主任、孫慶副院長、洪馭辰總經理助理分別作了題為《起重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智能建造的實踐與探索》《走向深遠海:固定式與漂浮式海上風電船舶裝備的規劃與展望》的發言。
在圓桌對話環節,吳衛國、孫慶、洪馭辰、祁玉龍四位教授專家分別就新能源電池的標準制定、大型船舶電池包模塊、機器人實際應用、海上漂浮式發電以及礦山破碎設備等問題,回答了現場研發人員的提問。
會議發布了“智能建造未來”合作倡議:讓我們共同加強智能建造跨領域的協同創新,讓我們共同推動智能建造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讓我們共同推進新能源技術在智能建造領域的研究,讓我們共同加快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培育。
中鐵科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方敏主持會議并作總結發言。
中鐵科工黨委委員、總工程師盛寶安作了題為《中鐵科工15年技術發展成就與未來展望》的主題報告。
中國中鐵經營開發中心副總經理丁維馨、中國中鐵湖北區域總部總經理尹強、中交二航局副總工程師楊秀禮、中電建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乃娟、中鐵二院武漢分院院長陳渝、中鐵六院城市交通院副院長吳圣賢、中鐵工業華中區域營銷中心總經理涂宏未;中鐵科工領導丁建強、柯嘉興、劉繼平、文舟,專家李玲、楊祖新、李曉鋼等;機關總部及直屬機構副職及以上人員、各單位領導及研發經營人員參加了會議。集團廣大員工線上參加了會議。
會后,丁維馨與中鐵科工技術團隊、營銷團隊交流了開發“第二曲線”市場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閃耀首都!山河智能旋挖鉆機集群助力民生工程_每日信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
同花順數據中心顯示,江鈴汽車5月26日獲融資買入537 83萬元,占當日買入金額的20 91%,當前融資余額1 15億
新華社馬德里5月27日電(謝宇智)2022-2023賽季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第37輪27日先賽一場,皇家馬德里隊客場2:1
新華社上海 北京5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周文其、長遠)28日12時31分,由全球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東航MU9
截至2023年5月26日收盤瑞鵠模具002997報收于2732元上漲341換手率451成交量517萬手成交額14億元5月26日的資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吳俊寬)世界田聯官網消息,世界田聯洲際巡回賽洛杉磯站當地時間27日結束,美國
新華社馬德里5月27日電(謝宇智)2022-2023賽季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第37輪27日先賽一場,皇家馬德里隊客場2:1
新華社羅馬5月27日電(黎夢青)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第37輪27日繼續進行,國際米蘭隊主場3:2戰勝亞特蘭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