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山東省部分高速公路相關數據的統計、研究、對比,指出了征地拆遷補償費用的占比情況,并對建設單位的征地拆遷補償費用支出提出了合理建議。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進入了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時期。“十二五”時期,山東高速公路里程增加1063公里,達到5348公里。“十三五”時期,山東新增高速公路2200余公里,達7473公里。截至2022年底,山東高速公路里程已經突破8000公里。
為實現公路成網的要求,山東省高速公路的建設重點逐漸向地形復雜的地區轉移,由于高速公路用地呈線性特征,會占用不同地區的大量土地,所以征拆政策存在差異,有些涉及農村集體或村民個體產業,有些涉及電力、水利、鐵路、石油、礦山等國有企業,征遷補償項目豐富,載體內容復雜。為了保護環境、減少占地,近年來,長大隧道及高跨、長跨橋梁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一方面給高速公路建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隨著工程建設中各類征地拆遷補償費用的大幅提高,也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帶來了新的難題。
(資料圖)
當前的公路工程概預算編制辦法,僅明確了建筑安裝工程費用的具體取費標準及計算辦法,而征地拆遷補償費用仍單純依靠政府文件及標準,并沒有對實際取費作出說明。因此,高速公路征地拆遷補償費用的研究將對優化項目建設管理提供較大的技術支持,對高速公路新改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高速公路征地拆遷補償費的概念及構成
征地拆遷補償是實行土地資源配置的方式之一,是國家從公共利益出發,依照法定程序把農村集體擁有的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并依法向被征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相應補償的行政行為。
根據法律規定,我國補償費用構成為土地征收補償費,即區片地價、土地征收安置補償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地上附著物補償款及青苗補償費用等。
山東省部分高速征地拆遷補償費用現狀
本文選取山東省1990年至2017年,共計63條省內高速公路的征地拆遷補償數據進行對比。鑒于項目建設周期較長且均為跨年度工程,因此,按照1990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10年,以及2010年至2017年,劃分為3個建設周期。根據1990年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分析可知:
1990年至2000年,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2918.8萬元,每公里拆遷房屋780.78平方米,征用土地17.367萬畝,每公里征用土地155.75畝。征地拆遷補償金額占概算總投資比為7.46%,約每公里218萬元。
2000年至2010年,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3998.2萬元,每公里拆遷房屋538.2平方米,征用土地27.56萬畝,每公里征用土地130.25畝。征地拆遷補償金額占概算總投資比為8.82%,約每公里353萬元。
2010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5748.61萬元,每公里拆遷房屋193.57平方米,征用土地9.14萬畝,每公里征用土地109.28畝。征地拆遷補償金額占概算總投資比為14.33%,約每公里824萬元。
山東高速公路征地拆遷補償的
相關建議
減少土地征用及房屋拆遷面積
按照上述3個時間段的有關數據,每公里修建高速公路占用的面積環比下降了16%,每公里拆遷的房屋面積環比下降了31%和64%。雖然征地拆遷補償的數量減小了,但整體的補償費用造價卻環比上升了38%和57%,第三階段的拆遷費用標準甚至達到第一階段的3.8倍。
因此,建設單位在高速公路選線設計時要注意不占或少占民房,一方面減小房屋拆遷面積,一方面遠離村落可減少通道設置數量、降低路基填筑高度、減少土地占用面積。
合理確定征地拆遷補償設計費用
為了保證征遷工作的順利實施,確保征遷費用足額、足項發放到位,建設單位在編制概預算時要認真學習各部門相關收費標準及范圍,充分借鑒近期高速公路的征遷費用項目及標準,各類補償項目要全面具體,杜絕漏項。
對于有價格上下限浮動的補償項目,可保持同后期賠付一樣的原則,一般取高限計算,對個別影響較大的特定項目,最后的預備費金額可參照不同項目及歷年物價上漲指數適當增加,建設單位在制定預報費比例時不能墨守成規,可參照標準適當加大征地拆遷補償費用。
征地補償是一項關系到能否及時有效為建設工程提供土地、保障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除了筆者的上述建議之外,還需要在更高層面上完善國家拆遷補償的相關法律制度,希望本文的統計數據及建議,能夠為后續的拆遷補償機制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歷史資料賦能公路事業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從8歲到20歲,帕特里克·德若奈爾一直在加拿大中部薩斯喀徹溫省一所博
新華社柏林9月6日電(張雨花)德國聯邦統計局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
新華社堪培拉9月6日電(記者章建華)澳大利亞統計局6日發布的最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