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隨著最后一項測試通過,位于雅西高速菩薩崗服務區附近的G5京昆高速公路一般觀測點完成驗收;3周后,在建成南高速擴容項目上的G42滬蓉高速公路特殊觀測點也通過驗收。兩處高速公路觀測點正式進入數據收集及分析階段。
2022年,交通運輸部確定了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網第一批試點觀測點名單,全國共設19個觀測點,四川占據兩席。這也是四川首次參與進行公路長期性能觀測項目。
長期觀測變化,為“四川路”設計服務
【資料圖】
近日,在建成南高速擴容項目南充服務站(南成向)附近的滬蓉高速公路觀測點,幾名工人站在巨大的機柜前,為數據采集儀進行線路調試。
該觀測點是一個特殊觀測點,定位為盆地丘陵區改擴建工程。成南高速是四川川內一條交通主干道,擴容建設采取“原路加寬、部分新建”的方式進行,“正好為觀測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本。”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滬蓉高速公路觀測點將同時觀測既有路面、拼寬搭接位置和新建路面的應力應變等長期性能。
位于雅西高速的G5京昆高速公路觀測點是一般觀測點。雅西高速是極具代表性的山區高速公路,具有溫差大、紫外線強、極端天氣頻繁等典型高原氣候特征,會對公路路面帶來影響。該觀測點定位為四川盆周山地高原過渡區貨運通道,主要觀測路面環境信息及荷載信息。
“兩個觀測點特性不同,觀測重點不同。”上述負責人說,四川既有平原高速,也有山區高速,可為公路路面長期性能觀測提供不同樣本。
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觀測是為完成《“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相關任務而設,為期三年,按照統一標準開展條件建設與升級、數據采集與匯交、科學分析與研究,以加快構建我國自主的公路設計建造養護理論體系。為支持研究,交通運輸廳拿出專項經費,并就研究課題立項,用“四川路”的分析研究,指導四川的高速公路路面結構設計。
路面下埋傳感器,每秒可采集2000個數據
作為龐大觀測網的基礎單元,觀測點如何發揮作用?奧秘,與路面下埋設的傳感器密切相關。
G42滬蓉高速公路監測點,一段1米長、7米寬、2.5米深的車道下埋設了206個傳感器,G5京昆高速公路監測點也埋有42個傳感器。蜀道集團川高公司工程養護部部長周栓科介紹,這些傳感器在感應到溫度、濕度、風速、氣壓等環境信息和車輛經過時的路面應力應變后,將自動采集并生成相關數據,傳到設在公路旁的數據采集儀,再傳輸至系統后臺進行統計匯總。
數據接收要順利、信息要精準,保證傳感器的高存活率十分重要。項目組制定了嚴密的保護措施,并進行施工前期預演,兩處高速觀測點248個傳感器的存活率達到99.6%,順利通過驗收。
觀測設備也非常先進。G42滬蓉高速公路特殊觀測點選用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首次投用到四川路面觀測中,“一秒鐘能采集2000個數據。”提供技術服務的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劉曉鳳說,光纖傳感器能夠抗復雜路況干擾,感應更加靈敏、準確。
兩處觀測點交通量大,正式投用后,預計數據處理量將激增10倍。負責數據處理分析的數據中心已搭建長期性能數據采集平臺,一套系統即能應對20余項指標及海量應力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滿足數據傳送和處理同時進行。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歡迎訂閱2024年《中國交通信息化》雜志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到博物館看展覽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新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
“曝光一周3000元,半個月5000元,一個月8000元。”“760元就能推動一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句話意思是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