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化建造技術將傳統的基建方式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了基建行業的新趨勢。智慧化建造技術的應用將使得基建行業更加高效、節能、環保和智慧化,對于推動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工程質量升級和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交二公院智慧化建造技術成果發布會,包括三項技術,一套系統:研發了U肋仰位增補內焊的新技術,解決了在役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疲勞開裂的“頑疾”;研發了搭載導向和感知裝置的千米級水平定向鉆隧道勘察與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及裝備,可獲取更為準確的圍巖信息;提出高速公路綠色智慧擴容關鍵技術,提升了通行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多環境支持數字化設計平臺,形成了實現交通工程領域多專業全覆蓋的自動化設計系統。
(資料圖)
發布會時間地點
時間:2023-06-16 10:10-11:10
地點:會議區三層成果發布區
發布會議程
10:10—主持人介紹嘉賓
主持人:高云峰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10:20—在役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仰位增補內焊關鍵技術發布
報告人:馮鵬程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總經理
10:40—千米級水平定向鉆隧道勘察與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及產品發布
報告人:劉繼國 中交集團隧道與地下空間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常務副主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軌道院副總經理
10:55—大流量、超多車道高速公路智慧擴容技術創新發布報告
報告人:余順新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總工程師、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
11:05—交通工程數字集成設計系統成果發布報告
報告人:郭志杰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交通工程公司副經理兼總工程師
專家介紹
【專家簡介】高云峰,碩士,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要研究領域有城鄉綜合開發、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橋梁)等。2019年榮獲“武漢十大科技創新企業家”稱號,獲得全球道路聯合會(IRF Global)全球道路成就獎(GRAA)研發類獎項1項、國家優質工程獎4項、省部級優秀勘察設計獎6項、出版技術專著2部;取得1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和5項軟件著作權。
【專家簡介】馮鵬程,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從業30余載,始終堅持創新、創造、創業,先后主持了沌口長江大橋、馬普托跨海大橋等多座國內外特大橋梁設計及相關科研工作。歷年來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70余項;發表專著3部,學術論文39篇(3篇SCI、11篇EI);主編行業標準1項,團體標準4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
【報告題目】在役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仰位增補內焊關鍵技術
【報告精華】針對在役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疲勞開裂的頑疾,通過理論與數值分析、局部模型試驗、節段模型試驗和實橋試驗等手段,研發了在役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仰位增補內焊關鍵技術,研制了多節段可彎曲插接式模塊化U肋內部仰位焊接作業平臺,構建了在役U肋自動化仰位內焊系統,研制了焊接預處理機器人和內焊焊接機器人,解決了在役U肋狹長空間內的仰位增補焊接難題,實現了在役U肋內角焊縫的自動化仰位增補焊接,提升了抗疲勞性能。
【專家簡介】劉繼國,博士,正高級工程師,中交集團隧道與地下空間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軌道院副總經理。先后負責了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武漢兩湖隧道、孟加拉卡納普里河底隧道等多條水下隧道設計。主持了多項水下隧道科研項目研究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參編行業規范3部;授權發明專利10項;發表核心、SCI、EI論文30余篇。
【報告題目】水平定向鉆隧道勘察與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及裝備
【報告精華】攻克傳統隧道勘察方法實施難度大、測點數量有限、精度難以保證的問題及傳統超前地質預報方法探測距離短、干擾大、精度低等技術難題,填補國內空白,突破我國復雜環境條件下長大深埋隧道地質信息獲取難度大的瓶頸。研發了國內首臺小型化千米級水平定向鉆機;研發了圍巖應力與環境感知裝置;研發了國內首臺水平長距離高精度控向裝備;提出了基于水平定向鉆參數的隧道圍巖性態判斷方法;建立了基于水平定向鉆的隧道勘察和超前地質預報方法。
【專家簡介】余順新,中交二公院副總工程師,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正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公路、橋梁新技術、新產品及國際標準研究工作。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部級等科研項目30項;出版技術專著8部;主參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17項;取得18項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各級科技獎18項;獲得中交集團“創新英才獎”、中國公路學會“百名優秀工程師”等榮譽稱號。
【報告題目】大流量、超多車道高速公路智慧擴容技術創新
【報告精華】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陸續呈現出通行能力下降和服務水平不足等現象,尤其經濟發達地區,既有高速公路的超大流量、超多車道擴容建設的發展特征。從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智慧提升、橋梁智能建造、綠色低碳設施建設等角度,結合二公院近期設計的G15沈海高速公路泉廈段擴容工程為案例,重點介紹了高速公路智慧擴容建設新理念、輕型智慧高速公路關鍵設計指標和高速公路智慧擴容建設方法。
【專家簡介】郭志杰,碩士,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公司副經理兼總工程師。致力于交通工程專業的科技攻關和創新研究。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改擴建、機電工程、智慧交通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2項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3項團體標準,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公路交通優秀設計獎、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10余項,學術論文15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
【報告題目】交通工程數字化設計平臺系統成果發布報告
【報告精華】交通工程數字化設計平臺系統是國內目前唯一實現交通工程領域多專業全覆蓋的設計系統,具備自動設計、自動出圖、自動算量、自動結構計算等功能,支持國外歐特克和國內中望雙設計生產環境,涵蓋了交通工程的標志、標線、結構計算、護欄(含互通)、通信、隧道機電等各專業,具有強大的自動設計功能與性能表現,實現了行業突破和進步。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熱推薦:WTC2023平行論壇 | 高性能功能型路面發展論壇
下一篇:最后一頁
2023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考生即將面臨志愿填報。平行志愿、順序志愿到
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去除
德意志銀行近日發布研究報告,將英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0 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