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都對中國后疫情時代經濟回暖帶動原油價格上漲頗為期待,然而這一情景尚未變成現實。即便歐佩克+ (OPEC+)為保持市場供需平衡已連續削減產量,布倫特原油價格仍然在本季度回落至70-80美元/桶的低位。油價看漲是時間問題,還是無法再由經濟帶動了?
(資料圖)
本次訪談咨詢了伍德麥肯茲經濟學家Peter Martin和周燕婷關于中國經濟的看法,也咨詢了宏觀石油團隊Ann-Louise Hittle、Alan Gelder和Douglas Thyne關于石油市場的看法。
Q 中國經濟復蘇情況如何?
一月份全面放開疫情管控后,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5%,超出預期。但此后,復蘇勢頭沒有增強,反而喪失了動力。
雖然因疫情而被壓抑的服務業需求仍在支撐增長,但工業生產和建筑業表現欠佳。工業部門正在去庫存,拖慢了產品生產的復蘇。由于全球經濟放緩,制造業產品出口需求疲軟。
但最重要的是,企業和家庭的消費信心低迷,導致經濟活動疲軟。這就是中國經濟反彈可否持續的癥結所在。中國國內消費者信心仍遠低于2021年的水平,具體體現為耐用品需求疲軟、消費者對購房持謹慎態度。
Q 2023年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前景如何?
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實現今年GDP增長5%這一目標的問題不大。但消費者信心和商品需求低于預期,會導致我們GDP增速5.7%的這一預測實現難度加大。我們的預測假設了中國全年增長會加速——增長最初由服務業推動,然后在下半年由房產行業回暖和建筑行業開工帶動。
中國下半年經濟加快復蘇的關鍵在于重塑消費者信心、釋放超額儲蓄。我們估計,中國家庭過去三年累積了1.1萬億美元(占GDP的6.2%)的超額儲蓄,這部分儲蓄足以刺激八至十二個月的“報復性”消費。
但若要經濟繼續快速復蘇,政府需要立即采取行動。中國央行于6月15日將中期借貸便利(MLF)政策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2.65%,發出了好的信號,但可能不會誘使極端謹慎的消費者增加支出。短期內更有效的促消費舉措可能是政府提供消費券和折扣來補貼消費。更持久的措施是改善就業前景,特別是失業率高的年輕群體的就業前景。
中國仍然可以再次利用舉債投資基建來刺激經濟,以此作為支撐疲軟經濟的最后手段。但鑒于中國政府的增長目標仍有望實現,而地方政府目前正面臨債務負擔問題,中國不太可能采取這一手段。若中國政府宣布大規模舉債投資基建來刺激經濟,那么經濟增長低于政府保守預期這一信號就再明顯不過了。
Q 中國經濟復蘇對石油需求有何影響?
在多個發達國家處于衰退邊緣的背景下,如果過去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強勁增長的情形要在2023年和2024年繼續上演,則中國的經濟復蘇至關重要。我們預測,中國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長將略高于100萬桶/日,創下年石油需求增幅第二大的歷史記錄,并貢獻全球石油需求幾乎一半的增長。
雖然我們對中國的總石油需求預測在過去六個月中變化不大,但各領域的石油需求預測已經發生變化。個人交通工具推高了交通燃料需求,這抵消了石化行業因新產能投產速度慢而對需求所作的向下修正。即便如此,仍需要下半年需求強勁,才能讓我們的預測成真,讓中國石油需求升到新高——接近1,600萬桶/日。
Q 歐佩克+為何繼續保持減產?
歐佩克+的集體戰略目標是平衡市場供需和保護油價。此目標在2023年的實現難度相當大,因為全球經濟復蘇兩極分化,阻礙了石油需求。供應端的一個因素是俄羅斯石油出口量開始恢復。
然而,歐佩克+6月決定將當前石油減產期限延長至2024年底,并要求沙特在7月再減產100萬桶/日,這是歐佩克+打算繼續致力于實現其戰略目標的最新信號。
根據我們的預測,2023年第3、4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將超過全球供應,導致庫存大幅下降。
Q 歐佩克+現在有哪些選擇呢?
這實際上完全取決于石油需求。如果石油需求增長達到預期,歐佩克+將有足夠的空間在今年下半年和2024年逐步提高產量,同時將布倫特原油價格保持在80~90美元/桶之間。減產幅度最大的沙特屆時將能夠重新奪回其失去的部分市場份額。
反過來,若是需求增長疲軟,歐佩克+將在維護市場和維護油價方面面臨新的挑戰。減產幅度最大的沙特屆時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重新奪回其失去的市場份額,同時不影響油價回升。
在全球經濟復蘇中,中國是關鍵。我們將密切關注未來幾個月的經濟信號。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沙特5月化工產品出口量同比下降27%
下一篇:最后一頁
青羚網訊8月7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醫療保障局獲悉,自2022年
有著千年采煤史的礦區怎樣在十幾年的時間里,變身成為旅游打卡地?北京
烏茲別克斯坦眼科顯微外科專業實用醫學中心撒馬爾罕分支機構的手術樓外